活动集锦

活动集锦

[推广] 校友优选频道上线,欢迎广大校友查看选购!
探访南理工发源地原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大楼(21号楼)
2020-01-07 23:39   来源: www.njust.pub   发布者:   访问数: 2340

2020年1月4日-6日,南京理工大学北京校友会换届筹备组代表随哈军工北京校友会访问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人的热情让同为“哈军工”一脉相承的南理工人倍感暖心,虽身处冬季冰城哈尔滨,但犹如在夏季火炉南京。

从第一天一进校园,我们便想探访南理工的发源地21号楼,但行程安排满满,直到最后一天,才得以实现。时间非常紧,只拍了点照片和视频,没能在教室里坐上一会儿。巨大无比的直视感,令人震撼,不虚此行。

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大楼又称21号楼,建成于1954年,面积33000平方米。它位于现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内,北临奥列霍夫广场,南与11号楼隔路相望;东临哈军工纪念馆,西与黑龙江省军区仅一墙之隔。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1955年11月25日下午,在21号楼炮兵工程系208实验室,钱学森见到了从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调到哈军工的火箭专家,后来的“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的任新民。任新民陪同钱学森看了固体火箭试验车。钱老称赞说:“不容易!你们的研究已有相当的深度,尽管条件有限,毕竟已经干起来了。能迈出这一步,实在出乎我的意料!”钱学森对陪同参观的徐力行说:“任教授是你们的火箭专家,今天我有幸认识了他。”据说,正是这段参观经历,让钱老了解了中国火箭事业的发展现状,让他在陈赓大将面前,充满底气地说出了那段荡气回肠的宣言。

1959年11月,时任哈军工院长的陈赓大将向中央军委递交报告,建议将哈军工的主要院系分建出来,单独成立工程学院。哈军工各系中最早分建出来的是二系炮兵工程系,也就是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学。

从1954年21号楼建成到1960年炮兵工程系分建,炮兵工程系在21号楼中度过了六年的黄金岁月。这里云集了来自全国名校和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招收了全国最为优秀的学生。他们在这里刻苦钻研、教学相长,为国防事业添砖加瓦。

2008年9月24日,在哈军工建校55周年之际,南京理工大学的溯源石在哈尔滨工程大学21号楼前落成。这块溯源石留存至今,成为两校同宗同源的友谊象征。

21号楼东面坐落着哈军工纪念馆,是了解哈军工历史的好去处。

在哈军工传人心中,有一段不能忘却的经典问答,尤其对于“哈军工之子”哈工程与南理工,具有特别的刻骨铭心的涵义。

(油画《经典问答》)

1955年11月25日夜,哈军工首任院长兼政委陈赓在哈尔滨宴请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森。席上,陈赓对钱学森说:

“钱先生,您看,我们能不能自己制出火箭来?”

钱学森说:“为什么不能?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就不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

陈赓豪迈应道:“钱先生,我要的就是您的这句话!”

本次访问中,大家一起兴致勃勃地瞻仰了位于31号楼和军工操场之间的哈军工首任院长兼政委陈赓大将铜像,参观了哈军工纪念馆、海洋文化馆、图书馆、船舶博物馆、11号楼、新落成的体育馆等,由学校各主管领导陪同,原校长、现任会长刘志刚亲自上阵讲解,并观赏了学校主办的2020第二十二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各学校参赛作品。在学校校友工作办公室的精心安排下,和学校领导进行了多次交流沟通,还参加了两次正式的主题座谈会,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高岩,党委副书记、校长姚郁,党委副书记夏桂华,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潾,党委常委、宣传部兼统战部部长吕冬诗,图书馆馆长许兆新,档案馆馆长王春晖,档案馆副馆长、哈军工纪念馆馆长李宏,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郭峰,科学技术研究院副处长张海鹏等见了面,就如何与学校继续深入合作开展哈军工精神及文化研究进行了交流,如何推动哈军工北京校友会与哈军工纪念馆合作,搭建哈军工精神研究载体和平台等方面达成共识。学校校友办领导全程热情周到接待,给大家宾至如归的感觉。

松花江畔,有哈工程学子的深情坚守,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紫金山下,是南理工骄子的真切渴望,进德修业,志道鼎新。传承哈军工精神“强军报国,忠诚奉献”,遍布海内外的军工六校一代又一代校友紧密相连、不断开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